學測複習|物理科|龍騰版素養考題(上)

學測複習|物理科|龍騰版素養考題(上)

11th - 12th Grade

12 Qs

quiz-placeholder

Similar activities

原子光譜

原子光譜

11th Grade

13 Qs

物理常识

物理常识

7th - 12th Grade

15 Qs

暱稱_IC設計_20220625

暱稱_IC設計_20220625

12th Grade - University

15 Qs

光電效應

光電效應

11th Grade

10 Qs

气体分子运动论与热力学

气体分子运动论与热力学

9th - 12th Grade

10 Qs

3-1波的性質與振動(P)

3-1波的性質與振動(P)

8th Grade - University

9 Qs

109學測物理高一部分

109學測物理高一部分

10th - 12th Grade

11 Qs

學測複習|物理科|南一版素養考題(上)

學測複習|物理科|南一版素養考題(上)

11th - 12th Grade

8 Qs

學測複習|物理科|龍騰版素養考題(上)

學測複習|物理科|龍騰版素養考題(上)

Assessment

Quiz

Physics

11th - 12th Grade

Hard

Created by

來加 以

Used 3+ times

FREE Resource

12 questions

Show all answers

1.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2 mins • 1 pt

Media Image

1-2利用單擺的「等時性」,可以製作簡易的計時工具。
1.    由單擺的週期公式,我們可以推測,想製作一個「秒擺」(A→C:1秒,C→A:1秒),擺長L大約需要多長?

 T=2πLgT=2\pi\sqrt{\frac{L}{g}}  
週期T:單擺來回一次的時間 
擺長L:單擺質心到固定點的長度 
重力加速度g: 10 ms210\ \frac{m}{s^2}  

1cm

10cm

100cm

1000cm

10000cm

2.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2 mins • 1 pt

Media Image

1-2利用單擺的「等時性」,可以製作簡易的計時工具。

2.承上題,如想製作一個「半秒擺」(A→C→A:1秒),擺長大約需要多長?

10cm

25cm

50cm

75cm

100cm

3.

MULTIPLE SELECT QUESTION

3 mins • 1 pt

Media Image

3-4物理課學到的彈簧符合虎克定律,形變量與施力量值會成正比,小名突發奇想,覺得橡皮筋是否也會有一樣的關係,於是就拿了一條大橡皮筋來驗證看看,橡皮筋的形變量與受力是否符合虎克定律,於是設計了簡單的裝置來檢驗橡皮筋形變與受力的關係,得到的實驗結果關係圖如圖所示:

並且他用軟體畫出趨勢線,也算出趨勢線方程式。

請回答以下問題:

3.小名注意到實驗結果圖中,懸掛重物總重量在0~200gw的數據皆在趨勢線之上,而總重量在200gw~700gw的數據皆在趨勢線之下,而700gw以上又在趨勢線之上,於是他覺得實驗結果很奇怪,請問下列想法或做法哪些較恰當?(應選3項)

凡是實驗必有誤差,不必鑽牛角尖

相關係數已經高達0.9858,是相當好的實驗結果

重覆再做一至兩次相同的實驗步驟,並確認是否每次都有一樣的結果

拿不同條橡皮筋做相同的實驗步驟,觀察是否每條橡皮筋都有相同的結果

檢查數據計算過程是否有誤

4.

MULTIPLE SELECT QUESTION

3 mins • 1 pt

Media Image

3-4物理課學到的彈簧符合虎克定律,形變量與施力量值會成正比,小名突發奇想,覺得橡皮筋是否也會有一樣的關係,於是就拿了一條大橡皮筋來驗證看看,橡皮筋的形變量與受力是否符合虎克定律,於是設計了簡單的裝置來檢驗橡皮筋形變與受力的關係,得到的實驗結果關係圖如圖所示:

並且他用軟體畫出趨勢線,也算出趨勢線方程式。

請回答以下問題:

4.根據此實驗結果關係圖,下列推論哪些較恰當?(應選2項)

此橡皮筋形變量與受力大小關係完全符合虎克定律

橡皮筋承載重物在1000gw以下時,承載愈重,橡皮筋伸長量就愈長

當橡皮筋承載重物約1200gw時,橡皮筋的伸長量大約64cm

當橡皮筋承載重物約600gw時,橡皮筋的伸長量大約29cm

拿另外一條質量、長度、粗細等皆相同的橡皮筋,也會有一樣的結果

5.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 mins • 1 pt

Media Image

5-8小威利用釣魚線和螺母,製作了一個簡易的單擺,想研究單擺的等時性。

小威的實驗步驟如下:

步驟一:將螺母用風箏線繫緊,另一端懸掛在鐵架上,控制擺長為100cm。

步驟二:將螺母自垂吊平衡點移開10cm,使它來回擺動

步驟三:記錄寶特瓶第6次到第15次的擺動時間,並計算擺動週期。

步驟四:將擺長修改成90 cm、80 cm、70 cm、60 cm、50 cm,重複步驟一~步驟三

5.下列何者可能是小威的研究主題?

寶特瓶與螺母在單擺實驗中的差異

單擺的擺長與擺動周期的關係

單擺起始位置與擺動周期的關係

單擺取樣時間與擺動周期的關係

手拿與使用鐵架懸掛單擺與擺動周期的關係

6.

MULTIPLE SELECT QUESTION

2 mins • 1 pt

5-8小威利用釣魚線和螺母,製作了一個簡易的單擺,想研究單擺的等時性。

小威的實驗步驟如下:

步驟一:將螺母用風箏線繫緊,另一端懸掛在鐵架上,控制擺長為100cm。

步驟二:將螺母自垂吊平衡點移開10cm,使它來回擺動

步驟三:記錄寶特瓶第6次到第15次的擺動時間,並計算擺動週期。

步驟四:將擺長修改成90 cm、80 cm、70 cm、60 cm、50 cm,重複步驟一~步驟三

6.步驟三從第6次擺動才開始記錄,關於其目的,哪些正確?

實驗一開始的溫度並不穩定

實驗為求嚴謹,往往會捨棄頭尾的數據

為了去除初始的晃動或轉動等等因素

甩到第6次之後的擺長比較精確

使測量的週期能更加精確

7.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2 mins • 1 pt

5-8小威利用釣魚線和螺母,製作了一個簡易的單擺,想研究單擺的等時性。

小威的實驗步驟如下:

步驟一:將螺母用風箏線繫緊,另一端懸掛在鐵架上,控制擺長為100cm。

步驟二:將螺母自垂吊平衡點移開10cm,使它來回擺動

步驟三:記錄寶特瓶第6次到第15次的擺動時間,並計算擺動週期。

步驟四:將擺長修改成90

cm、80 cm、70 cm、60 cm、50 cm,重複步驟一~步驟三

7.步驟二控制初始擺錘釋放的位置,是否有意義?

沒有意義,因為控制「初始擺錘釋放位置」,之後因擺長改變,而「初始擺角」亦會改變。

因此步驟二的實驗方式會造成初始擺角不同

有意義,因為「初始擺錘釋放位置」就是單擺的控制變因,之後再進行其它擺長實驗時,也必須要讓「初始擺錘釋放位置」相同,使其力學能守恆

Create a free account and access millions of resources

Create resources
Host any resource
Get auto-graded reports
or continue with
Microsoft
Apple
Others
By signing up,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Privacy Policy
Already have a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