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習加分卷(C)

複習加分卷(C)

11th Grade

40 Qs

quiz-placeholder

Similar activities

高三历史 Quiz

高三历史 Quiz

10th - 12th Grade

45 Qs

Quiz 4

Quiz 4

KG -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40 Qs

6-3 東亞與國際新局勢

6-3 東亞與國際新局勢

11th Grade

40 Qs

2-2 政治、經濟與社會新思維

2-2 政治、經濟與社會新思維

11th Grade

40 Qs

江戸時代④

江戸時代④

9th - 12th Grade

42 Qs

4-1 歐洲與美洲、非洲的交流

4-1 歐洲與美洲、非洲的交流

11th Grade

40 Qs

Unit 1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Unit 1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10th Grade - University

45 Qs

初一历史测验

初一历史测验

5th - 12th Grade

35 Qs

複習加分卷(C)

複習加分卷(C)

Assessment

Quiz

History

11th Grade

Medium

Created by

陳 宇強

Used 2+ times

FREE Resource

AI

Enhance your content in a minute

Add similar questions
Adjust reading levels
Convert to real-world scenario
Translate activity
More...

40 questions

Show all answers

1.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1.除卻經濟上的「新殖民主義」,近代非洲在文化上也推行所謂「後殖民主義」、「去殖民化運動」,其中著名學者為弗朗茨.法農。法農以心理角度分析被殖民者的心態,認為被殖民者對於殖民母國語言有著莫名崇拜,即使已經脫離殖民狀態,非洲國家人民仍能說出字正腔圓的「標準」殖民母國語言。請問我們該怎麼解讀法農的分析?

(A)非洲受西方國家殖民統治,難以反轉殖民造成的語言流失
(B)非洲的文化較西方國家來得落後,崇拜西方語言是很自然的事
(C)西方國家不曾在非洲推行語言教育,法農的說法可能有誤
(D)「去殖民化」是相當具有排他性的運動,無助於凝聚民族意識

2.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2.有位學者說:「我始終相信人們追求的價值繁複多樣,這些價值有些互相衝突,無法兼容並蓄,不同的個人、社會與文化,追求著多樣、分歧的價值。……沒有一個整體的計畫,可以預先決定人類行為,必須有整體的結果。」由這段話可知

(A)「全球化」將會是一種趨勢,世界各地都無法阻擋這股潮流
(B)文化難有一共同且固定的標準,因此難以建立一個整體且一致性的社會
(C)就歷史觀察,文化可以統合,因此文化衝突隨著時代的晚近而漸趨消弭
(D)世界各地的文化呈多元發展,但是許多價值卻有客觀性,例如共和體制已成為普遍性的認同

3.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3.達達主義流行於一戰之後,達達藝術家希望突破窠臼。「達達」一詞源自於藝術家查拉隨機翻開辭典所看到的詞。達達表明一種對生命、藝術的態度。達達主義藝術家阿爾普:「達達目標在於摧毀人類理性的欺騙把戲,覆蓋上自然與非理性的秩序。」、「達達想要以無邏輯的無意義,取代現代人類邏輯的謬論。……達達如同自然、生命一樣無意義。達達是為了自然和反對藝術。」以下哪一說法符合達達主義對於藝術的理念?

(A)藝術家要將伏爾泰、洛克、培根、笛卡兒通通拋棄
(B)藝術創作的目的應該要服膺於正確的社會道德模式
(C)藝術作品的主題應該以大自然作為描繪再現的對象
(D)偉大的畫作必須超越時空的限制達到藝術美學真諦

4.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4.錫蘭在1972年將國名由葡萄牙人取名的「Ceylon」改為「Sri Lanka」(偉大之國),緬甸由英國人取名的「Burma」在1989年改為「Myanmar」,印度1995年把孟買由英國人取名的「Bombay」改為「Mumbai」(語源來自濕婆神之妃)。上述這些國家更改國名或都市名稱的背景為何?

(A)這些國家都是虔誠的佛教國家,將國名或地名更改成為具有宗教氣息的名稱
(B)藉由更改國家名稱或地名,將殖民的痕跡消除,為民族意識濃厚的行動
(C)這些國家都曾出現威權體制,因此透過更換國名或地名抹去傷痕
(D)伴隨經濟發展,更換國家名稱或地名,讓世界重新認識高度發展國家

5.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5.在一堂歷史課的課堂中,老師要求學生們就這次上課的內容進行分組報告,每一組分別以「小布希總統」、「九一一事件」與「阿富汗戰爭」為主題,並在期末的時候與全班同學分享。請問本次上課內容的主題最有可能為何?

(A)冷戰後的衝突:恐怖主義與反恐戰爭
(B)意識型態的對立: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
(C)黑金掌控全世界:石油禁運與能源危機
(D)國際合作的考驗:聯合國的成立與展望

6.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6.某部小說描述一名男子在母親喪禮期間表現得無動於衷,後來又毫無來由地槍殺了一位陌生人,最後在荒謬的死刑判決中結束生命。小說透過男主角違背世俗價值的行事作風凸顯人格特質,並以此彰顯個人的價值與意義。請問這部小說最能體現哪種思想主義的精神?

(A)保守主義
(B)自由主義
(C)存在主義
(D)邏輯實證主義

7.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7.某國外交部長在電視訪問中提到:「有別於前任領袖打壓不同政治意見的會員國,現任領袖認為每個會員國都有選擇民主自由的權利,至於想要什麼樣的政治結構必須由當地的人民自己決定。」請問下列敘述何者符合這段訪問內容的主旨?

(A)歐洲諸國可以選擇加入以美國為主的經濟圈,抑或走向自主的歐陸區域經濟
(B)蘇聯允許東歐共產國家進行選舉,可選擇維持現狀抑或是脫離共產陣營
(C)面對全球化的趨勢,在保有自主權的情況下各國可選擇不加入世界組織
(D)面對蘇聯對東歐政局強勢的控制,美國強化反共態度,積極介入國際事務

Create a free account and access millions of resources

Create resources

Host any resource

Get auto-graded reports

Google

Continue with Google

Email

Continue with Email

Classlink

Continue with Classlink

Clever

Continue with Clever

or continue with

Microsoft

Microsoft

Apple

Apple

Others

Others

By signing up,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Privacy Policy

Already have a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