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歷史科學科能力測驗

108年歷史科學科能力測驗

12th Grade

45 Qs

quiz-placeholder

Similar activities

中三統測溫習

中三統測溫習

9th - 12th Grade

41 Qs

外交新聞5-6

外交新聞5-6

9th - 12th Grade

50 Qs

室町時代3回目全問題

室町時代3回目全問題

12th Grade

45 Qs

江戸時代慶安元禄全問題

江戸時代慶安元禄全問題

12th Grade

46 Qs

108年歷史科學科能力測驗

108年歷史科學科能力測驗

Assessment

Quiz

History

12th Grade

Medium

Created by

陳 宇強

Used 1+ times

FREE Resource

45 questions

Show all answers

1.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5 pts

1. 許多關切教育的地方人士指出:國家建設百廢待舉,傳統知識已不敷使用,需借重歐美先進國家的政治經驗、學術思想與科學技藝等專門知識,才能提升國家建設的效率。國家先前雖曾多次派選學生出洋念書,但人數不足。為便於學習歐美先進國家的專門知識,建設家鄉,我們也應廣派學子出國留學。呼籲主事者籌設「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招收學子,先在國內學習歐、美語文,以便將來出國學習。該文章反映哪種時代背景?
(A)簽訂南京條約後,政府需培養對外交涉人才
(B)民國初年,擴大學校教育,也培育各種專門人才
(C)八年抗戰期間,同盟國資金援助,學生可赴歐美
(D)韓戰爆發以後,美援開始,故派遣學生赴美學習

Answer explanation

題幹中述及「國家建設百廢待舉」、「需借重歐美先進國家的經驗」、「提升建設的效率」,可推知此時應是國家經歷重大轉變後的重建,又「國家先前曾多次派選學生到歐美國家留學」,可知是清末自強運動後的措施,然題幹又以「我們」與之區別,故推論此時應已進入新時代,即民國建立後,新知識分子強調學習西方新觀念、新知識的實用性與重要性,提倡培育專業人才,故選(B)。選項(A)南京條約簽訂後時間點過早,且仿傚西方在當時尚未成為主流輿論,故不選;(C)此時同盟國也深陷戰爭,無力援助,故不選;(D)韓戰爆發當時已是實施新式教育,與題幹不符,故不選。

2.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5 pts

2. 某一時期,中國周邊民族普遍使用文字,並營建都城,反映其國家組織的強化,構成對農業中國的嚴重威脅。無論是東北、北方,甚至西南,都發生周邊民族入侵的現象,同時對中國造成重大的壓力。這種形勢出現於何時?
(A)西周末年
(B)西晉末年
(C)唐宋之際
(D)清朝中葉

Answer explanation

從題幹可知,此時期的中國王朝周邊,東北方、北方、西南方皆有民族入侵的現象,而且周邊民族普遍使用文字並營建都城,顯示已有某種程度的國家組織。檢視各選項:(A)周邊民族以西方犬戎、西北玁狁為主,未有使用文字的情形,故不選;(B)周邊民族以北方的匈奴、鮮卑等族為主,未出現普遍使用文字的現象,故不選;(C)周邊民族以北方契丹族和西北党項族為主,皆有創制文字、營建都城,且對宋朝造成重大威脅,故為正解;(D)周邊民族以蒙古、回部、藏族為主,並無入侵中國的現象,故不選。

3.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5 pts

3. 1862年,德川幕府派官員到上海考察,隨行一位藩士寫下遊清五錄,描述當時上海的情形:「歐羅巴諸邦商船軍艦數千艘停泊江上,桅檣林立,填滿津口;陸上則有諸邦商館,粉壁千尺,殆如城郭,其雄大壯偉,筆紙難以表述。」另一方面他也觀察到:「中國人到處被外國人牽制著。……與其說上海是中國人的土地,還不如說是英法兩國的殖民地。……雖然說我們是日本人,但對於這樣的局面也應該關心留意。因為這不僅是中國之事。」他指出中國受侵略的根源是國策失誤:「當權者只知守舊……沒有製造軍艦大砲在戰區裡抵禦敵人,才造成如此衰敗的結果。」這位日本人寫此書的目的最可能是:
(A)日本已是先進國家,自認為是高級文化代表,故多批評
(B)日本也相當落後,看到中國情況,希望能避免重蹈覆轍
(C)日本自以為遠較中國富強,希望也能效法列強瓜分中國
(D)日本自知無法抵抗列強,主張閉關自守,拒列強於境外

Answer explanation

由題幹中可知,此官員認為當時的中國上海形同英法兩國的殖民地,而此結果是因中國政府錯誤的政策,以及守舊、不求軍事武器上的進步所導致,有提醒日本不可重蹈中國覆轍的意味,故選(B)。題幹中,此官員以「其雄大壯偉,筆紙難以表述」形容歐洲船艦、商館,可知當時的日本尚非先進國家,因此驚訝於此現象,故不選(A);題幹中並未顯示日本自認較中國進步,而是此官員欲以清帝國為鑑,藉此提醒日本政府西化改革的重要性,故(C)與題幹不符;日本已於1854年結束鎖國,(D)選項與實際發展不符,故不選。

4.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5 pts

4. 巴剎(Bāzār)原為波斯文中的市場之意,多指有頂棚遮蓋的商業街道,在其中販售各種商品。現在,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地區及中國西北地區如新疆,也將市場稱為「巴剎」。學者研究,這是某種語言借用「巴剎」的名稱後,向各地推廣所致。這種語言應是:
(A)英語
(B)印度語
(C)阿拉伯語
(D)西班牙語

Answer explanation

        題幹中寫道「巴剎」是波斯文中「市場」的意思,而這樣的詞語也傳播到了馬來西亞、印尼與中國新疆等地,可以發現這些地方的共同點是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伊斯蘭教在七世紀由穆罕默德所創立,自阿拉伯半島開始向外傳播,通用語言為阿拉伯語,宗教外傳的過程中自然也會產生文化、語言、風俗的交流與涵化,故而出現使用相同名稱的現象,因此正解為(C)。

5.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5 pts

5. 一件史料記載:淡水廳某士紳因與佃農發生糾紛,乃強制將佃農耕種的田地收回,另行轉租給別的佃農耕種,以致激起民間鬥殺;該士紳還招募壯勇四出焚搶。朝廷認為該士紳為富不仁,目無法紀,下令閩浙總督將該士紳革職逮捕,押解到省城嚴行審辦。該史料記載的事件最可能是:
(A)民眾發動反清復明的民變
(B)天地會領袖發動抗清行動
(C)客家居民組成的抗日行動
(D)地方人士參與的分類械鬥

Answer explanation

史料記載民間鬥殺起因於士紳向佃農收回出租的田地,且該士紳還「招募壯勇四出焚搶」。對此,朝廷並沒有調動軍隊鎮壓,而是欲循司法途徑逮捕該名士紳,可以推斷此事件並非反對當政者的民變,而是漢人移民間的分類械鬥,故(D)為正解。(A)、(B)、(C)皆是民眾欲推翻當政者所發起的行動,故不選。

6.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5 pts

6. 下列哪些臺灣鄉鎮市區級地名的變遷,最能反映解嚴後政府及社會對多元族群及其文化的尊重態度?甲、吉野→吉安;乙、三民→那瑪夏;丙、番社→東山;丁、吳鳳→阿里山;戊、紅毛→新豐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丁戊

Answer explanation

檢視以上五個地名名稱變化:甲、吉野位於花蓮,為日治時期日本政府鼓勵日本人移民花蓮所取的地名,戰後政府為去日本化,將其更名為吉安;乙、三民位於高雄,戰後政府將縣內三個村落改名為民族、民權、民生,故該行政區命名為三民,近年因為原住民族認同意識逐漸抬頭,依當地的卡那卡那富族傳說,將三民更名為那瑪夏;丙、番社位於臺南,本為清治時期街名,日治時期升格為區、庄名,戰後政府以此鄉東側有山,故更名為東山;丁、吳鳳位於嘉義,戰後政府為紀念吳鳳「捨身教化」原住民所取的地名,1980年代後因出現對吳鳳神話的反思,遂將該地改名阿里山;戊、紅毛位於新竹,明末清初時,被稱為「紅毛」的荷蘭人曾在該地登岸而得名,戰後政府認為名稱不雅,便從當地地名「新庄子」和墾區庄名「萃豐莊」各取一字,將該地改名新豐。綜觀上述地名變化,以乙、丁最符合政府、社會對於多元族群之尊重態度,故(C)為正解。

7.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5 pts

7. 學者認為:國家失道,將敗之際,上天會先降下災害,以為警惕。如果人君無法領受天降災異的教訓,把政治導正,那麼天就有權力來奪取君王的權位。如果君王行為得當,五行運轉便正常。他因此主張:「天道」運行變化,主要是為了建立「人道」。這位學者最可能是:
(A)主張民貴君輕的孟子
(B)主張天人感應的董仲舒
(C)主張格物致知的朱熹
(D)主張知行合一的王陽明

Answer explanation

由題幹關鍵字「天降災異」、「五行」、「天道」、「人道」等,推測此學者應是董仲舒。董仲舒以儒家思想為中心,雜糅陰陽五行,提出「天人感應說」,指出天降災異都是上天對帝王行為的警示或讚許,如果君主不理會這些警示,恐有亡國之憂。此說目的在於約束君主的行為,希望藉此限制皇權的擴張,故答案選(B)。(A)孟子主張民貴君輕,認為君主施政應以人民福祉為優先,與題幹不符;(C)朱熹的格物致知強調窮究事物的道理才能探究天理,認為信古人讀古書才是正確的治學方法,與題幹不符;(D)王陽明知行合一認為未做出惡行並非就是良善的表現,意念與行為得一致向善,與題幹不符。

Create a free account and access millions of resources

Create resources

Host any resource

Get auto-graded reports

Google

Continue with Google

Email

Continue with Email

Classlink

Continue with Classlink

Clever

Continue with Clever

or continue with

Microsoft

Microsoft

Apple

Apple

Others

Others

By signing up,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Privacy Policy

Already have a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