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知識3(春秋-北宋)

文學知識3(春秋-北宋)

12th Grade

15 Qs

quiz-placeholder

Similar activities

始まりの問い

始まりの問い

9th - 12th Grade

15 Qs

logo測驗gogogo

logo測驗gogogo

12th Grade - University

17 Qs

荒野亂鬥OG挑戰

荒野亂鬥OG挑戰

KG -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10 Qs

語文天第二 測驗1  字體判斷

語文天第二 測驗1 字體判斷

12th Grade

10 Qs

五年级永不磨灭的幸福

五年级永不磨灭的幸福

1st - 12th Grade

16 Qs

渔歌子

渔歌子

1st - 12th Grade

15 Qs

机械

机械

1st - 12th Grade

20 Qs

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

KG - 12th Grade

10 Qs

文學知識3(春秋-北宋)

文學知識3(春秋-北宋)

Assessment

Quiz

Fun

12th Grade

Medium

Created by

秋嬋 黃

Used 19+ times

FREE Resource

15 questions

Show all answers

1.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在我國風俗中,常常避諱73和84這兩個歲數,因為這是兩位歷史人物去世的年齡,他們是(     )

孔子和孟子

老子和莊子

周武王和周文王

漢高祖和漢武帝

2.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下列各句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論語》中“六藝”是指禮、樂、射、禦、書、數六種技能。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其中“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與人”。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門人和再傳弟子所輯錄的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錄。

孔子身處亂世卻周遊求仕,因此說“德衰”。李白詩句“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便是用到了這個典故。

3.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對下列對聯所描述的物件,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老子)

舟系洞庭,世上瘡痍空有淚;魂歸洛水,人間改換已無詩。(屈原)

質而綺,真且醇,自可傳之千古;樽中酒,籬下詩,豈甘了此一生。(李白)

生叔季世,有豪俠心,報韓椎秦,興劉滅項;絕富貴交,為神仙侶,進履辟谷,拜石授書。(張良)

4.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下列各項關於文學文化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詞興于唐盛于宋,又稱曲子詞、樂府、長短句等。“詞牌”規定詞的格式與曲調。

新詩,指五四運動前後產生的、有別於古典詩歌的、以白話作為基本語言手段的詩歌。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相傳為左丘明依孔子修訂的魯史《春秋》而作。

再拜,拜兩次,古代隆重的禮節。箕踞,坐在地上兩腳張開,是輕慢傲視對方的姿態。

5.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左傳》也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儒家經典之一,作者相傳為孔子同時代的左丘明。

《三國演義》有很多故事家喻戶曉。例如,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三氣周瑜、三打祝家莊等。

魯迅的《狂人日記》收在短篇小說集《彷徨》中,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小說。

《父與子》《變色龍》《裝在套子裡的人》都是俄國作家契訶夫的短篇小說。

6.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文化積累——下列選項內容,陳述正確的一項是( )

我國第一部語錄體儒家經典散文作品是孔子所著的《論語》。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春秋時魯國人孟子所著的《詩經》。

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是春秋末期左丘明所著的《左傳》。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是西漢史官司馬遷所著的《史記》。

7.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

《大學》是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所著的一本書,記錄的是孔子的言行。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一百三十篇。作者是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京劇臉譜中,紅臉代表忠勇,黑臉代表猛智,藍臉和綠臉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代表凶詐,金臉和銀臉代表神妖。

《詩經》以四言為主,普遍採用賦、比、興的手法,有重章疊句的特點。

Create a free account and access millions of resources

Create resources

Host any resource

Get auto-graded reports

Google

Continue with Google

Email

Continue with Email

Classlink

Continue with Classlink

Clever

Continue with Clever

or continue with

Microsoft

Microsoft

Apple

Apple

Others

Others

By signing up,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Privacy Policy

Already have a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