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複習一上歷史清帝國時期的行政

會考複習一上歷史清帝國時期的行政

6th - 8th Grade

11 Qs

quiz-placeholder

Similar activities

一的变调

一的变调

1st - 12th Grade

15 Qs

近似值

近似值

1st - 8th Grade

10 Qs

四年级华文第三课练习1

四年级华文第三课练习1

1st - 10th Grade

15 Qs

二年级 健康教育《我爱健康生活》

二年级 健康教育《我爱健康生活》

1st - 12th Grade

13 Qs

清明节问答

清明节问答

1st - 6th Grade

7 Qs

四年级华文第一课练习1

四年级华文第一课练习1

1st - 10th Grade

15 Qs

一年级道德教育单元八(1)

一年级道德教育单元八(1)

1st - 12th Grade

10 Qs

UEC诗词曲(初一)

UEC诗词曲(初一)

7th Grade -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14 Qs

會考複習一上歷史清帝國時期的行政

會考複習一上歷史清帝國時期的行政

Assessment

Quiz

Education

6th - 8th Grade

Hard

Created by

陳誌榮 陳誌榮

Used 11+ times

FREE Resource

AI

Enhance your content

Add similar questions
Adjust reading levels
Convert to real-world scenario
Translate activity
More...

11 questions

Show all answers

1.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Media Image

(十六)是某時期中國海外貿易的進出口總額統計圖。觀察圖中各區域與中國的貿易概況,分析造成圖中第「Ⅱ」階段變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與下列何者有關?【111教育會考】

朝廷驅逐在華的耶穌會傳教士

玉米、馬鈴薯等美洲作物傳入

義和團事變對社會經濟的衝擊

鄭氏勢力擁兵東南與清廷對抗

Answer explanation

詳解:圖中的「II」階段為十七世紀中後期,當時中國為清朝。清朝建立後,為了封鎖在臺灣的鄭氏政權,曾實施海禁政策,嚴禁人民私自出海,也導致中國海外貿易的進出口總額銳減。(A)十八世紀。(B)十六世紀。(C)1900年。

2.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Media Image

附圖的四張卡片分別代表清朝曾對臺灣採取的統治措施,若依這些措施最早在臺施行的時間先後順序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108教育會考】

甲→丁→乙→丙

乙→甲→丙→丁

丙→乙→丁→甲

丁→丙→甲→乙

Answer explanation

詳解:甲: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受此戰爭的影響,清廷更加重視經營臺灣,遂於1885年宣布將臺灣改建為行省。乙:清廷在第一次英法聯軍之役中戰敗,1858年與列強簽訂《天津條約》,其中條款包括開放臺灣的淡水、雞籠、安平、打狗為通商口岸。丙:1684年清帝國將臺灣納入版圖,為避免漢人與原住民接觸和衝突,實施劃界封山政策,劃定番界,嚴禁漢人越界。丁:1874年日軍侵臺(牡丹社事件),沈葆楨奉命來臺加強防務。沈葆楨在臺期間,奏請朝廷開禁後山、廢除渡臺禁令,鼓勵移民至後山開墾。依序應為丙→乙→丁→甲。

3.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Media Image

附圖呈現某一歷史事件前後,清朝治臺措施的差異。從圖中內容判斷,此一事件應是下列何者? 【104教育會考】

甲午戰爭

中法戰爭

林爽文事件

牡丹社事件

Answer explanation

詳解:牡丹社事件後,沈葆楨來臺善後,為推行「開山撫番」政策,將清領前期的渡臺禁令與劃界封山等政策廢除,以免費乘船前往臺灣、到臺灣後發給口糧、耕具與種子等措施,鼓勵漢人來臺開墾臺灣後山。

4.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二十世紀初,清廷與某國簽訂『中越交界禁止革命黨章程』,要求該國官員協助查辦在中越邊境活動的革命分子,若有人在越南境內傳播對清廷不利的言論,則依照該國的律例加以懲治。」上文中的「某國」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106教育會考】

日本

英國

法國

美國

Answer explanation

詳解:十九世紀末,中法戰爭後,越南就正式成為法國殖民地,所以二十世紀初與清朝簽訂「中越交界禁止革命黨章程」的國家,應該是自十九世紀末開始殖民統治越南的法國。

5.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Media Image

十八世紀時,有一位歐洲貴族乘船漂流至臺灣某地區,發現清廷並未在該地區設置廳、縣治理,因此當他返回歐洲後,大力遊說各國派兵來此區建立殖民地。上述「未設置廳、縣治理」的地區,最可能是圖中甲、乙、丙、丁何處? 【106教育會考】

Answer explanation

詳解:清領時期,臺灣的發展是由南到北,由西至東,而東部最早設立的噶瑪蘭廳是在嘉慶年間(十九世紀)才設立,因此十八世紀時,清廷尚未在東部設置行政區。

6.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保存古蹟的意義,在於它們能引領後人回到歷史現場,去感受當時的重大變遷或現象。基隆的「海門天險」與臺南的「億載金城」均為國定古蹟,這兩處古蹟的出現,反映當時有何迫切的需要? 【109教育會考】

招撫原住民

防止列強入侵

拓墾丘陵、山地

掃蕩武裝抗日勢力

Answer explanation

詳解:日軍侵臺期間,清廷派沈葆楨來臺,沈葆楨為加強海防,增設億載金城(位於臺南安平)、旗後炮臺(位於高雄旗津)。中法戰爭期間,劉銘傳來臺,在基隆增設海門天險(又稱二沙灣炮臺)。兩人的建設,可知皆為防禦外國列強入侵。

7.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Media Image

動畫公司設計一部名為「百步蛇與太陽旗的戰爭」的短片,若影片內容須合乎歷史發展脈絡,則附圖中「丙場景」應為下列何者?【105教育會考】

淡水、基隆為主要戰場,兩軍死傷無數

原住民在南投山區抗日,日軍傷亡慘重

朝廷任命沈葆楨為欽差大臣,來臺加強防務

清廷派軍參戰,因戰事失利,被迫割讓臺灣。

Answer explanation

詳解:日本以琉球漁民被南臺灣原住民殺害為藉口,出兵臺灣與原住民激戰,清廷為加強防務,任命沈葆楨為欽差大臣來臺。之後清廷承認日本的軍事行動為保民義舉,並為琉球漁民的損害付出賠償。

Create a free account and access millions of resources

Create resources

Host any resource

Get auto-graded reports

Google

Continue with Google

Email

Continue with Email

Classlink

Continue with Classlink

Clever

Continue with Clever

or continue with

Microsoft

Microsoft

Apple

Apple

Others

Others

By signing up,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Privacy Policy

Already have a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