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5 複習

B5 複習

1st Grade

10 Qs

quiz-placeholder

Similar activities

成分達人關

成分達人關

1st - 2nd Grade

10 Qs

5C勸學第2段

5C勸學第2段

1st Grade

10 Qs

多媒材1

多媒材1

1st Grade

10 Qs

Brand Knowledge

Brand Knowledge

1st - 3rd Grade

10 Qs

藝術聯歡之我就是聰明

藝術聯歡之我就是聰明

1st - 10th Grade

13 Qs

《燭之武退秦師》

《燭之武退秦師》

1st Grade

8 Qs

CHANEL PJ 蝴蝶結和彗星

CHANEL PJ 蝴蝶結和彗星

1st Grade

10 Qs

2023神魔公會新年送獎活動

2023神魔公會新年送獎活動

1st - 5th Grade

10 Qs

B5 複習

B5 複習

Assessment

Quiz

Arts

1st Grade

Hard

Created by

楊芷諼 楊芷諼

Used 1+ times

FREE Resource

10 questions

Show all answers

1.

MULTIPLE SELECT QUESTION

45 sec • 1 pt

東大電臺計劃邀請屈原、漁父穿越時空與聽眾們分享自己的處世哲學,以下是工作人員想出的講題,請判斷下列哪一組的搭配最適切?

甲、人生非黑即白?其實你大可不必為難自己

乙、既然人生無處不變,那便盡情享受當下吧

丙、生命最大的意義:請努力活出自己的姿態

屈原:甲/漁父:乙

屈原:丙/漁父:甲 

屈原:甲/漁父:丙

屈原:丙/漁父:乙

Answer explanation

(B)屈原處世不願妥協,一路堅守理想,適合以提及「努力活出自己的姿態」的丙為講題;漁父處世通權達變、隨波逐流,適合以說明人生並不是非黑即白、「不必為難自己」的甲為講題。乙則說明以用心享受當下的豁達,來面對人生無處不在的變化,適合作為李白或蘇軾的講題。

2.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45 sec • 1 pt

老師在閱讀〈庖丁解牛〉後深受啟發,想將文中的思想內涵運用在班級經營上。下列哪種班級經營模式最有可能是她想採用的?

訂定詳細班規,賞罰分明,養成積極向學的班級風氣

安排團康活動以增加班級向心力,營造互助友愛的班級風氣

熟悉學生的個性及優缺點,適性揚才,並隨班級風格調整經營方式

鼓勵學生多參與社團活動、服務學習,多元均衡發展

Answer explanation

〈庖丁解牛〉一文中,庖丁對牛體組織結構的透徹了解,使其能依循肌理經絡支解牛隻而不損害刀具,藉此寄託「因其固然」、順應變化的處世態度,故選(C)。

3.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45 sec • 1 pt

在〈水證據──給河流〉一文中,作者描述多種河岸的自然活動,其想表達的意涵為何?

明河川擁有豐富生態系,呈現盎然生機的景觀 

作者童年時期的河川未受汙染,只能從記憶中懷念其美好

河川承載作者對親情的記憶,展現家人團聚的重要

藉由風災對河川的破壞,傳達無法與河流共生的遺憾

Answer explanation

            (B)文中未提及作者童年時期的河川受到汙染。(C)應為童年時光的記憶。(D)文中未提及此意。

4.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45 sec • 1 pt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一句意思為何?

願投江一死,表明貞潔之志

河清海晏之時指日可待

濯纓濯足,爲國效命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Answer explanation

D)不論水清或濁,都能以不同的方式接受,意近「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5.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45 sec • 1 pt

下列各詞語中,何者沒有以事物代表「人」?

珠聯璧合 

瑞靄萱堂

蘭摧蕙折

百年樹人

Answer explanation

(A)以「珠」、「璧」比喻美好的人。(B)「萱堂」借指母親。(C)「蘭」、「蕙」借指年輕女子。(D)「樹」人,「樹」名詞轉動詞,指培育。

6.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45 sec • 1 pt

在語文中,一個句子提出假設,另一個句子說明結果或是作出結論的複句,稱為「假設複句」,如〈臺灣鐵路章程〉:「倘有人貨無票者,一經查出,人貨皆加倍示罰。」下列文句何者亦為假設複句?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

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Answer explanation

(A)在「葬於江漁之腹中」與「蒙世俗之塵埃」間作選擇,屬「選擇複句」。出自屈原〈漁父〉。(B)前二句與後二句為並列平行的關係,屬「並列複句」。出自王羲之〈蘭亭集序〉。(C)第一句為總說,後四句為分說,屬「總分複句」。出自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D)由「若」可知為假設複句。出自諸葛亮〈出師表〉。譯假使有為非作歹、觸犯法令的,或者盡忠職守、積極行善的,就應該交給主管官吏,判定賞罰。

7.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45 sec • 1 pt

下列文句皆出自諸子百家的書籍,關於文句與思想學派的配對,何者依序排列正確?(甲)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

(乙)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惡,故幾於道。

(丙)馬者,所以命形者;白者,所以命色也。命形者非命色也。

(丁)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

儒家/道家/名家/法家

道家/名家/法家/儒家

名家/道家/儒家/法家

法家/儒家/道家/名家

Answer explanation

(A)由仁政可知,此為儒家思想。出自《孟子‧離婁上》。語譯:夏、商、周三代之所以能得天下,是由於施行仁政;到後來所以失掉天下,是由於不行仁政。諸侯之國的衰敗和興盛,存在和滅亡,原因也是這樣。(B)此為老子的主張。出自《道德經》。語譯:最上乘的善就好比是水。水善於滋潤萬物卻不與之相爭,自願處於眾人都厭惡的卑下之地,所以最接近於「道」的境界。(C)名家主張正名,辨別名實異同。出自公孫龍〈白馬論〉。語譯:馬,指的是馬的形貌;白,指的是顏色。指稱形貌的詞不能指稱顏色。(D)由循名責實、操殺生之柄可知,此為法家思想。出自《韓非子‧定法》。語譯:依據才能授予官職,按照名位責求實際功效,掌握生殺大權,考核群臣的能力。

Create a free account and access millions of resources

Create resources
Host any resource
Get auto-graded reports
or continue with
Microsoft
Apple
Others
By signing up,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Privacy Policy
Already have a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