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優班命題挑戰109學年度

資優班命題挑戰109學年度

7th - 9th Grade

16 Qs

quiz-placeholder

Similar activities

七年级华语第四课

七年级华语第四课

7th Grade

15 Qs

庭中有奇樹

庭中有奇樹

8th Grade

17 Qs

國文 B6 第七課 獵人

國文 B6 第七課 獵人

9th Grade

15 Qs

第5冊第2課詞選(1)

第5冊第2課詞選(1)

9th Grade

20 Qs

《宋定伯卖鬼》

《宋定伯卖鬼》

8th Grade

20 Qs

二年级:单元十四 垃圾山消失了

二年级:单元十四 垃圾山消失了

1st - 12th Grade

20 Qs

S1文言文(一)

S1文言文(一)

7th Grade

17 Qs

女幼童军复习

女幼童军复习

6th - 8th Grade

20 Qs

資優班命題挑戰109學年度

資優班命題挑戰109學年度

Assessment

Quiz

Education

7th - 9th Grade

Medium

Created by

si-yi Tsai

Used 4+ times

FREE Resource

16 questions

Show all answers

1.

MULTIPLE SELECT QUESTION

2 mins • 1 pt

「有人說閱讀是現代文明的基石,因為透過文字,我們傳承到古人的經驗與智慧,使我們不需要每一代都要重新發明輪子或任何已經發明過的東西。它使我們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這句話的意旨,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透過文字能找到心靈的歸屬

有文字的出現後傳承變得有意義

透過文字能將前人智慧保存

閱讀能使讀者跟古人心靈相通

2.

MULTIPLE SELECT QUESTION

2 mins • 1 pt

(甲)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不第後賦菊〉 黃巢

(乙)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重陽席上賦白菊〉 白居易

注:

1、孤叢:孤獨的一叢

2、白頭翁:詩人自稱


下列有關兩首詩的說明,何者最正確?

描寫的皆為菊花,且皆為七言律詩

「我花開後百花殺」顯示出菊花不與小人同流合污的性情

甲詩以花喻人,寫法十分風趣

三、四兩句是採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把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參加「歌舞席」的老人,全詩表達了詩人雖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

3.

MULTIPLE SELECT QUESTION

2 mins • 1 pt

「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沒矣。夫沒者豈苟然哉!必將有得於水之道者。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問於沒人,而求其所以沒,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學而務求道,皆北方之學沒者也。

依據這段文字,北方之學沒者最可能是指下列何種人?

努力奮發勤學但卻用錯方法之人

不學習卻致力於尋求規律技術的人

不會利用方法沒有學習動力的人

天生聰穎也努力卻沒有運氣的人

4.

MULTIPLE SELECT QUESTION

2 mins • 1 pt

從2017年5月24日司法院公布「大法官第748號解釋」後,台灣民間、行政與立法單位,花了近兩年的時間努力整合各方意見,最終讓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化的國家,同性婚姻的法律也在2019年5月24日生效。也許國內的爭議歧見無法在短時間內弭平,但__________________。

依據這段文字,文中畫線處最適合填入下列何者選項?

同一時間,反對同婚的「下一代幸福聯盟」則痛斥立院此舉罔顧民意,台灣民主已死

在青島東路現場的同婚支持群眾爆出如雷掌聲,現場3萬多人,不少伴侶相擁而泣

在經歷4個多小時的逐條表決後,立法院長蘇嘉全在下午3點27分敲下議事槌,正式宣告關乎同志婚姻權益的《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三讀通過,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這個學習聆聽不同意見、妥協並往前邁進的過程,卻是有目共睹的成就

5.

MULTIPLE SELECT QUESTION

2 mins • 1 pt

「鄒忌事宣王,仕人眾,宣王不悅。晏首貴而仕人寡,王悅之。鄒忌謂宣王曰:『忌聞以為有一子之孝,不如有五子之孝。今首之所進仕者,以幾何人?』宣王因以晏首壅塞之。」根據這段文字,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鄒忌的第五個兒子比第一個兒子孝順

晏首認為人才在精不在多

宣王覺得晏首阻擋鄒忌為官的道路

鄒忌以比喻的方式向宣王陳述自己的意見

6.

MULTIPLE SELECT QUESTION

2 mins • 1 pt

「研究文章的歷史或理論的,是文學家,是學者;做做詩,或戲曲小說的,是做文章的人,就是古時候所謂文人,此刻所謂創作家。創作家不妨毫不理會文學史或理論,文學家也不妨做不出一句詩。然而中國社會上還很誤解,你做幾篇小說,便以為你一定懂得小說概論,做幾句新詩,就要你講詩之原理。我也嘗見想做小說的青年,先買小說法程和文學史來看。據我看來,是即使將這些書看爛了,和創作也沒有什麼關系的。」下列敘述何者最符合這段文字的內容?

想寫小說要先懂得小說概論

古時候所謂的文人是指研究文章的歷史或理論的人

寫詩的人不一定知道詩的原理

看了小說法程和文學史的人一定會寫小說

7.

MULTIPLE SELECT QUESTION

2 mins • 1 pt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爲表予心?」

根據本詩,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玄鬢:作者的外貌

露:外在的阻礙

西陸:作者所處之地

吟:蟬的鳴叫聲

Create a free account and access millions of resources

Create resources
Host any resource
Get auto-graded reports
or continue with
Microsoft
Apple
Others
By signing up,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Privacy Policy
Already have a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