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利社會行為」與「利他行為」的敘述,下列何者為非?

社會心理學期末複習

Quiz
•
Social Studies
•
University
•
Medium
林芙后 林芙后
Used 4+ times
FREE Resource
27 questions
Show all answers
1.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利社會行為的目的在於讓他人獲益,過程中自己也可能獲益。
利他行為在助人過程中通常要付出成本,涵蓋範圍比較窄。
利社會行為在助人過程中,對本身完全沒有利益可言,甚至可能付出生命。
相較於「利他行為」,「利社會行為」涵蓋範圍較廣。
2.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演化心理學在說明生物的「攻擊」或「利他」等社會行為,有三種解釋說法,下列何者為非?
近親選擇,即為對血緣親屬之利他行為。
互惠準則,其他現在幫助對方,未來增加對方幫助自己的機率。
團體選擇,對於內團體的幫助,可以提昇該團體的生存機率。
出於生物與生俱來的同理心之助人動機。
3.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關於「利社會行為」的社會情境因素,下列何者為非?
一般而言,住在鄉村比都會區的人,更願意幫助人。
相較於長期居住在相同地點的人,經常搬遷移動的人,通常較少幫助人。
社會心理學中的「旁觀者效應」說明了當目睹緊急事件的旁觀者人數愈多,愈容易幫助受害者,以獲得好名聲。
媒體亦有一定的影響力,經常聆聽到利社會歌曲的人,也較容易有助人行為。
4.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關於「利社會行為」的性別差異,以下何者為非?
卡內基英雄基金會曾頒發金牌得主(就是7000人曾經冒險拯救陌生人性命者,發現有91%為男性。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或更願意幫助別人。
女性比男性更可能提供親人朋友相關的社會支持。
女性比男性更積極從事長期的社區志工服務。
5.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關於「利社會行為」的動機有三種,下列敘述何者為非?
演化心理學認為人類是為了能順利繁衍後代,所以才會幫助自己親屬/後代。
社會交換理論認為:助人的酬賞常高於付出的代價,所以助人者也是基於自身利益。
同理心-利他假說則認為:是有純粹助人的情況發生的,取決於助人者對受害者的同理程度。
演化心理學認為:在團體層次,對於外團體的利他行為,可以提高該團體的生存機率。
6.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關於「攻擊」的敘述,下列何者為非?
是以引起他人身體或心理痛苦為目的之故意行為。
分為兩種「敵對性攻擊」與「工具性攻擊」。
「敵對性攻擊」是一種源於憤怒情緒,意圖將痛苦加諸於他人的攻擊行為。
在球場上故意絆倒對方之攻擊是屬於「敵對性攻擊」。
7.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有三種點分別解釋人類的「攻擊」行為,以下描述何者為非?
演化論觀點認為攻擊是天生的,基因使然。
文化觀點則認為攻擊是後天的,取決於環境和文化背景。
在美國南方盛行的「尊嚴文化」呈現南方黑人男性看重攻擊和防禦,容易以暴力行為來展現個人雄風,樹立自己的地位。
學習觀點認為孩童透過觀察與模仿成人的行為,會學習攻擊行為。
Create a free account and access millions of resources
Similar Resources on Quizizz
Popular Resources on Quizizz
20 questions
math review

Quiz
•
4th Grade
20 questions
Math Review - Grade 6

Quiz
•
6th Grade
20 questions
Reading Comprehension

Quiz
•
5th Grade
20 questions
Types of Credit

Quiz
•
9th - 12th Grade
20 questions
Taxes

Quiz
•
9th - 12th Grade
10 questions
Human Body Systems and Functions

Interactive video
•
6th - 8th Grade
19 questions
Math Review

Quiz
•
3rd Grade
45 questions
7th Grade Math EOG Review

Quiz
•
7th G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