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文言實力養成班第十三回暖身(0816)

112文言實力養成班第十三回暖身(0816)

4th Grade

9 Qs

quiz-placeholder

Similar activities

三年級_單元1_生活拼圖_遞進複句_不但而且

三年級_單元1_生活拼圖_遞進複句_不但而且

3rd - 4th Grade

10 Qs

她的名字叫STAR

她的名字叫STAR

1st - 6th Grade

10 Qs

20-21四年級總結性評估複習

20-21四年級總結性評估複習

4th Grade

14 Qs

複習標點符號

複習標點符號

4th Grade

10 Qs

唐詩體制

唐詩體制

4th - 12th Grade

14 Qs

翰林國小國語_4上L09王子折箭

翰林國小國語_4上L09王子折箭

4th Grade

10 Qs

文言文理解三

文言文理解三

1st - 5th Grade

6 Qs

为学一首示子侄 - 彭端淑

为学一首示子侄 - 彭端淑

1st - 12th Grade

10 Qs

112文言實力養成班第十三回暖身(0816)

112文言實力養成班第十三回暖身(0816)

Assessment

Quiz

World Languages

4th Grade

Medium

Created by

韓予 韓予

Used 1+ times

FREE Resource

9 questions

Show all answers

1.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論語 雍也)根據本文,「不貳過」這句話的意思為何?

不會重犯同樣的過錯

不會掩飾自己所犯的過失

考試答錯不會超過兩題

一生之中只有犯一次過錯

2.

DROPDOWN QUESTION

1 min • 1 pt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論語 雍也)本文所說的「學」,它的涵義為何?

(a)  
著重文學薰陶
著重德行修養
著重政事傳授
著重語言訓練

3.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主旨是在說明什麼?

學習詩、書六藝是實行仁德的根本

有仁德的人,學習詩、書六藝的進步是很快的

人該以德行的修習為主,以詩、書六藝的學習為次

學習詩、書六藝而有成的人,就可以依附於仁者之類了

4.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父母健在的時候,「不遠遊,遊必有方」,這是因怕父母如何?

無法差遣

迷失方向

遭逢巨變

焦慮煩憂

5.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孔子認為實踐孝道,應該要如何?

遵守禮制的規範

發自內心的崇敬

擔心父母親的安危

滿足物質上的供給

6.

DRAG AND DROP QUESTION

1 min • 1 pt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根據本文,「無違」的意思是什麼?

(a)  
不要欺騙父母
不要違背禮節
不要背叛父母
不要忤逆父母

7.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

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陶淵明 責子詩)

下列何者與本詩所提「杯中物」意涵相同?

朱門

桑麻

黃湯

祝融

8.

DRAG AND DROP QUESTION

1 min • 1 pt

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

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陶淵明 責子詩)

由詩中內容可知,阿舒的年紀是幾歲?

(a)  
十歲
二十八歲
十八歲
十六歲

9.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

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陶淵明 責子詩)

由「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二句,可見作者的人生觀如何?

積極進取,永不放棄

默默行善,造福人群

舉棋不定,優柔寡斷

樂天知命,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