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會考試題大挑戰:B計畫

112年會考試題大挑戰:B計畫

9th Grade

5 Qs

quiz-placeholder

Similar activities

剪刀石頭紙

剪刀石頭紙

3rd - 12th Grade

10 Qs

汉语拼音练习

汉语拼音练习

9th - 12th Grade

10 Qs

112年會考試題大挑戰:C計畫

112年會考試題大挑戰:C計畫

9th Grade

5 Qs

實用視聽華語一

實用視聽華語一

KG - University

10 Qs

114翰林國中國文_9上L09射鵰英雄傳──智鬥書生

114翰林國中國文_9上L09射鵰英雄傳──智鬥書生

9th Grade

10 Qs

2019新冠肺炎基本知识

2019新冠肺炎基本知识

6th Grade -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9 Qs

出師表測驗

出師表測驗

9th Grade

10 Qs

Wu Zetian Reading Practice

Wu Zetian Reading Practice

9th - 12th Grade

10 Qs

112年會考試題大挑戰:B計畫

112年會考試題大挑戰:B計畫

Assessment

Quiz

World Languages

9th Grade

Hard

Created by

Shatang Wu

FREE Resource

5 questions

Show all answers

1.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寒假期間的圖書館,呈現一種難得的閒逸姿態。這一棟半圓形的八層樓建築,環壁皆書,中間留下跟應用坪數相等的半圓形空間。從五樓俯望,偌大的建築顯得十分空洞。陰冷盤踞了多餘的空間,恍如進入一座潔淨,但森冷的納骨塔。整齊有序的書本,宛如一個個編號的骨灰罈,罈子裡都裝載著作者的魂。也許讀書的心都冬眠去了,這些思考宇宙大道,辯解生命本質的沉重書魂,都顯得有些黯然。
  我通過文字開啟深邃寬廣的知識世界,同時釋放囚在罈子裡的書魂。我們的交談安靜而無聲。這種滅音的交談沒有負擔,對方的想法不盡完善,就在架上搜尋互為補強的觀點,讓不同意見的寄魂去辯駁。年輕的書魂總是按捺不住脾氣,氣勢凌厲且偏激;老書魂則不動如山,總能敗部復活,在逆境裡扭轉乾坤。讀書比看戲更令人著迷,難怪有不少讀者活著的時候就心甘情願把自己埋進納骨塔,想來精彩的書還真有勾魂攝魄的魅力。
                —改寫自鍾怡雯〈藏魂〉

文中「活著的時候就心甘情願把自己埋進納骨塔」的涵義,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獲得精神食糧,沉浸書堆

倡導終身學習,推廣閱讀

喪失生命熱情,心如死灰

甘心隱姓埋名,不慕榮利

Answer explanation

本文作者在首段將寒假期間的圖書館比喻為潔淨森冷的納骨塔,將整齊有序的書本比喻為骨灰罈,罈裡則裝著書本作者的魂,可推知「活著的時候就心甘情願把自己埋進納骨塔」是指讀者進入圖書館中埋首書堆,沉浸在書中世界,故選(A)獲得精神食糧,沉浸書堆。

2.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寒假期間的圖書館,呈現一種難得的閒逸姿態。這一棟半圓形的八層樓建築,環壁皆書,中間留下跟應用坪數相等的半圓形空間。從五樓俯望,偌大的建築顯得十分空洞。陰冷盤踞了多餘的空間,恍如進入一座潔淨,但森冷的納骨塔。整齊有序的書本,宛如一個個編號的骨灰罈,罈子裡都裝載著作者的魂。也許讀書的心都冬眠去了,這些思考宇宙大道,辯解生命本質的沉重書魂,都顯得有些黯然。
  我通過文字開啟深邃寬廣的知識世界,同時釋放囚在罈子裡的書魂。我們的交談安靜而無聲。這種滅音的交談沒有負擔,對方的想法不盡完善,就在架上搜尋互為補強的觀點,讓不同意見的寄魂去辯駁。年輕的書魂總是按捺不住脾氣,氣勢凌厲且偏激;老書魂則不動如山,總能敗部復活,在逆境裡扭轉乾坤。讀書比看戲更令人著迷,難怪有不少讀者活著的時候就心甘情願把自己埋進納骨塔,想來精彩的書還真有勾魂攝魄的魅力。
                —改寫自鍾怡雯〈藏魂〉

關於本文的寫作手法,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A)藉由宏偉的建築,對比個人的渺小

(B)以不同年齡層的閱讀習慣,凸顯世代差異

(C)將靜態的閱讀比擬為交談,產生動態的效果

(D)視線推移自室內延伸至室外,強調知識的寬廣

Answer explanation

(A)首段描述建築空間之大,以凸顯寒假期間圖書館的寂靜冷清 (B)「年輕的書魂」與「老書魂」指書本作者,而非不同年齡層的讀者 (C)由「我通過文字開啟深邃寬廣的知識世界,同時釋放囚在罈子裡的書魂。我們的交談安靜而無聲」可知,作者將靜態的閱讀比喻為安靜而無聲的交談,透過「交談」呈現與「書魂」互動的動態效果 (D)僅環視圖書館整體,並描寫由五樓俯望的空洞感,未將視線延伸至室外

3.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Media Image

  名畫〈拿破崙的加冕禮〉現藏於羅浮宮,由首席宮廷繪師雅克路易.大衛在加冕禮隔年開始起草,約兩年多完成。
  過去25代的法國國王都在巴黎東北方的蘭斯聖母院大教堂加冕。但拿破崙不願意被當成波旁王朝的繼承者,而自稱為「法國人的皇帝」,因此拒絕在蘭斯加冕,選擇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加冕。同時仿效一千多年前的「羅馬人的皇帝」查理曼大帝,由羅馬教皇庇護七世主持,而不是蘭斯大主教。
  當年查理曼大帝都還是親自前往梵蒂岡拿破崙卻要求教皇至巴黎主持加冕典禮。在大典開始前,拿破崙已經身著絳紅色皇袍,頭戴金質羅馬式的桂冠,手持權杖,且未等教皇拿祭壇上的皇冠,就自己戴上,接著又親手為皇后約瑟芬授冠。但對教會如此傲慢的態度,若如實畫出,真的好嗎?因此大衛決定採用皇帝給皇后加冕的畫面,而不談誰為拿破崙加冕。
  畫面的正中央是代表神權的十字架。從十字架、拿破崙、教皇由高到低的位置可看出拿破崙成了領軍人物,他跳過了代理神權的教會中介,直接實現了君權神授的完美結合。畫中拿破崙替皇后約瑟芬加冕,教皇庇護七世坐在拿破崙身後,面色凝重,但從教皇舉起的右手,還是可看出他正在為這一場面祝福。但這畫面仍有大衛虛構之處:當時拿破崙的母親根本沒有出席,也一併被畫在畫作裡。後來成為法國皇太后的她十分反對加冕典禮,擔憂兒子稱帝後將引發許多恐怖之事,因此遠走米蘭,在典禮結束後才回巴黎,將皇太后放入畫中是拿破崙本人提出的要求。至於畫作主角拿破崙,畫裡的他成了體型瘦高的男子,這自然是為了迎合身型矮小的拿破崙的虛榮心,好宣揚其驍勇善戰的英勇姿態,及帝王居高臨下、無人能左右的威權。
             —改寫自中野京子《療癒羅浮宮》

小銘畫了以下這張〈拿破崙的加冕禮〉的模擬圖,根據本文對雅克路易.大衛原畫的描述,小銘的模擬圖與原畫相比後有明顯的錯誤,下列何者最可能是這個錯誤?

(A)十字架擺放的位置


(B)拿破崙加冕的對象


(C)教皇給予祝福的手


(D)拿破崙母親的出席

Answer explanation

文中第四段提及「畫面的正中央是代表神權的十字架」,但模擬圖的十字架位於畫面右邊而非正中央,故模擬圖的十字架擺放位置錯誤,故選(A)。(B)由「畫中拿破崙替皇后約瑟芬加冕」可知,與模擬圖相符 (C)由「教皇庇護七世坐在拿破崙身後,面色凝重,但從教皇舉起的右手,還是可看出他正在為這一場面祝福」可知,與模擬圖相符   (D)由「但這畫面仍有大衛虛構之處:當時拿破崙的母親根本沒有出席,也一併被畫在畫作裡」可知,原畫中有出現拿破崙的母親,與模擬圖相符

4.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甲:花寒懶發鳥慵啼,信馬閑行到日西。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   ――白居易〈魏王堤〉

乙:陰陰溪曲綠交加,小雨翻萍上淺沙。鵝鴨不知春去盡,爭隨流水趁桃花。    ――晁沖之〈春日〉

                關於這兩首詩的分析,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A)甲詩描寫清晨春寒料峭的景象

(B)乙詩描寫春末溪邊所見的景致

(C)兩詩首二句皆對仗,表達情思

(D)兩詩皆屬七絕,只有偶句用韻

Answer explanation

(A)由「日西」可知,非描寫清晨。甲詩描寫雖不見花、鳥等春日意象,仍有垂落的柳條帶來一絲春意 

(B)由「春去盡」、桃花隨水而流可知為春末;由「陰陰溪曲」、「翻萍」、「流水」可推知為溪邊景致 

(C)兩詩首二句皆無對仗,表達情思。甲詩首二句主要在敘事,乙詩首二句主要在寫景 

(D)兩詩的首句皆入韻,甲詩(平聲齊韻)韻腳:啼、西、堤。乙詩(平聲麻韻)韻腳:加、沙、花


【語譯】
甲:花兒因天寒而不願綻放,鳥兒也無力啼叫,我騎著馬任意閒晃直到太陽西落。哪裡還沒到春天卻先有春天的情致?生長在
魏王堤邊的柳條正垂落著。
乙:繁茂枝葉掩蔽彎曲的溪流,顯得格外碧綠,小雨滴落浮萍,翻動葉面,將之推上淺灘。鵝、鴨不知道春天已過,還爭相隨著流水追逐飄蕩而去的桃花。

5.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Media Image

說明:

  18661886年間,甲國茶葉出口逐年大幅增長。歐洲國家茶葉生產技術發展起來後,甲國茶葉出口總額急轉直下。從18861900的十五年間,甲國茶葉出口銳減,在歐洲茶葉市場的占有率也從原本幾乎100%,急遽下降至10%左右。

                根據這份表格及說明,可以推論出下列何者?

(A)甲國的茶葉生產技術在1886年後越來越差

(B)1900年歐洲茶葉市場總交易量較1886年少

(C)1900年甲國茶葉出口歐洲總額衰退至1886年的50%

(D)1866至1900年間,甲國從茶葉出口國變成茶葉進口國

Answer explanation

(A)由表格僅能得知1886年後甲國茶葉出口銳減,無法推論其茶葉生產技術是否變差 (B)由表格僅能得知甲國茶葉出口歐洲總額,無法推論歐洲茶葉市場總交易量的變化 (C)1900年甲國茶葉出口歐洲總額為120萬擔,1886年為240萬擔,可知1900年的茶葉出口歐洲總額較1886年衰退50% (D)由表格及說明無法推論甲國茶葉進口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