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考前猜題2

會考考前猜題2

12th Grade

9 Qs

quiz-placeholder

Similar activities

盲目的强大

盲目的强大

1st - 12th Grade

13 Qs

为学一首示子侄 - 彭端淑

为学一首示子侄 - 彭端淑

1st - 12th Grade

10 Qs

高中华文统考(古代文学常识·诗歌)

高中华文统考(古代文学常识·诗歌)

10th - 12th Grade

10 Qs

人物形象分析(基础练习)

人物形象分析(基础练习)

1st - 12th Grade

10 Qs

一桿稱仔考核

一桿稱仔考核

10th - 12th Grade

10 Qs

唐詩體制

唐詩體制

4th - 12th Grade

14 Qs

捅马蜂窝

捅马蜂窝

1st - 12th Grade

12 Qs

二年级华文单元一(复习)

二年级华文单元一(复习)

1st - 12th Grade

12 Qs

會考考前猜題2

會考考前猜題2

Assessment

Quiz

World Languages

12th Grade

Hard

Created by

蔡名宜 蔡名宜

Used 3+ times

FREE Resource

9 questions

Show all answers

1.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45 sec • 1 pt

 下列文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確?(修改106會考與統測109國文)

(A)這款保養品的效果極佳,才剛上市,名聲便不逕而走

(B) 聽到這個噩號,實在令我不知如何是好

(C)廢寢忘食地苦練後,他的演出果然不同反響,贏得滿堂喝采

(D)昏睡中的乘客面對電車突如其來的警鈴聲,一時間有些不知所措。

Answer explanation

【解析】(A)不「脛」而走(B)噩「耗」(C)不同「凡」響。

2.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45 sec • 1 pt

下列選項「」中的字,何者字義前後相同? (修改108會考)

(A)在所不「辭」/再三推「辭」

(B)洞「悉」真相/「悉」聽尊便

(C)茂林「修」竹/在職進「修」

(D)探本「窮」源/「窮」追不捨

Answer explanation

【解析】(A)拒絕。(B)明白/全部(C)長、高、遠/學習、研究(D)探尋/澈底

小撇步:可以先用詞性刪除選項

3.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45 sec • 1 pt

「慣用語」指的是漢語中慣常使用的口語,常使用動物作為比喻,下列句子使用的慣用語中,缺空處皆為動物,以常見的體積而言,何者的體積最為龐大?

(A) 去年峻工的里民活動中心,由於沒有妥善規劃,已成了「養□子」的所在

(B) 今天的運氣實在很差,明明大家約好了一起去逛街,我卻被「放□子」

(C) 他總是在公司待到很晚才回家,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家中有「河東□」

(D) 看他說得天花亂墜,還以為多厲害呢,沒想到竟然是隻「三腳□」

Answer explanation

【解析】(A)養蚊子(B)放鴿子  (C)河東獅  (D)三腳貓

4.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45 sec • 1 pt

允恩使用國語辭典查閱「窈窕」一詞的詞義,以下是她所採取的幾個步驟,以下選項按正確的順序排列,其中有一個步驟發生錯誤,應是下列何者?

        

(A) 分析「窈窕」的「窈」部首是「穴」部

  (B) 在部首檢索表找到「穴」部在哪一頁

(C) 在「穴」部九畫處找到「窈」字  

(D) 在「窈」的詞目找到「窈窕」的詞義。

Answer explanation

【解析】(C)應是部首外筆畫,在「穴」部五畫處找到「窈」字。

5.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很喜歡一段討論水彩畫的文字:水彩的妙處全在水分的控制。但在精確控制之外,還有自然流動生成,水分滲透暈染的部分。既是「刻意」,也是「偶然」。一幅水彩少了這部分,好像就缺少一份靈活生意。

詩,也需要以靈感之名,藉繆斯(希臘神話中的文藝女神)之手,信手塗鴉,率性任性,不知所云,筆在意先,「偶然」生成的詩句。

根據上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水彩畫與詩一樣,成品的好壞主要決定於創作過程中能否精確的控制 

(B) 水彩畫一旦在水分滲透暈染的部分沒有處理好,就不容易出售 

(C) 詩的創作需先出現「靈感」,且靈感全然掌控著作品發展的方向 

(D) 一首好詩在創作中常會出現超出原先設想的意外,造成不期然的效果。

Answer explanation

【解析】(D) 由「信手塗鴉,率性任性,不知所云,筆在意先,『偶然』生成的詩句」可知此敘述為真。(A) 除了精確的控制還需自然流動生成的部分(B) 所謂「靈活生意」係指靈活的生命力,且缺少的部分是「自然流動生成的部分」(C) 由「筆在意先」可知靈感不一定全然掌控作品的發展。

6.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2 mins • 1 pt

 小怡有天睡醒發現自己竟「穿越」到清朝某皇帝後宮,每個人在自我介紹時,都以年齡代稱來表示自己的年紀,瓔珞說自己是破瓜之年,皇后入宮時為舞勺之年,如今已入宮十年,而高貴妃於荳蔻年華就深獲皇上的寵愛,至今已有七年的時間,而蔡小怡距離花信之年已十五年光陰。若依年齡由大而小排序,下列何者正確?                                      

(A)小怡 -皇后-高貴妃- 瓔珞

(B)小怡- 高貴妃 - 瓔珞 - 皇后

(C)皇后 - 小怡 - 瓔珞 - 高貴妃

(D)皇后 - 高貴妃- 小怡 - 瓔珞。

Answer explanation

瓔珞為破瓜之年,16歲;皇后入宮時舞勺之年為13歲,已過10年時間,現為23歲;高貴妃荳蔻年華入宮為13~14歲,過了7年為20歲;花信之年為24歲,加上15年,小怡為39歲。

7.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45 sec • 1 pt

下列敘述,何者最接近「如果一個人沒有抬起大石的決心,即使是兩個人合力也無法抬得起」的意涵?

(A)     一件事情要能成功,所有參與這件事情的成員必須團結一心,同心協力 

(B) 只

要一個人有抬起大石的決心,兩個人就一定可以抬起大石   

(C) 兩個人合力也無法抬起的大石,再多找一些人來幫忙,一定有抬起的一天

(D) 決心是讓事情得以成功的重要關鍵,沒有決心的話,花再多人力也徒勞無功。

Answer explanation

【解析】(D)與題幹皆強調下定決心的重要。(A)與(C)皆強調團結的重要,但本句重點不在團結(B)根據題幹文意,沒有指出兩個人一定可以抬起大石。

8.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2 mins • 1 pt

 關於下文的寫作方法,下列何者錯誤?(翰林勁爆題本)

向晚時分,孩子們光着腳丫,和我在自家後院追逐胡桃樹下草叢間飛出的螢火蟲。我們家在北卡羅萊納州鄉下,緊鄰後院的草地上,牛隻悠閒吃草,而我們揮舞着廉價的捕蟲網,緊追一隻目標。這隻發光的小蟲飄忽下沉,有如在陽光下閃亮的塵埃;蟲子尾部的光點熄滅時,我們蹲將下來,倚着紫色的天空追蹤牠的行蹤。

改寫自Derek Burnett 賞螢之年

(A)     文中以鏡框法描寫作者的孩子在童年時期與作者一同追築螢火蟲的回憶

  (B) 文

章以譬喻法寫出螢火蟲的尾部會發光,並帶出螢火蟲微小形體的特色 

(C) 文末「紫色的天空」呼應首句「向晚時分」,突顯追逐螢火蟲的時間為傍晚 

(D) 描寫北卡羅萊納州鄉下的景物,主要以動態的美感呈現鄉村的悠閒。

Answer explanation

【解析】(A)「鏡框法」的首段與末段為現在,夾在中間的各段為過去,本段文字非鏡框法。(B)由「有如在陽光下閃亮的塵埃」可知為譬喻法,且「塵埃」亦暗示其形體微小(C)「紫色的天空」為傍晚時刻,與首句「向晚時分」表現的時間點相同(D)「牛隻悠閒吃草」、「揮舞着廉價的捕蟲網」、「這隻發光的小蟲飄忽下沉」皆為動態描寫,而由牛隻「悠閒」吃草,可知所呈現的感受應為鄉村的悠閒。

9.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2 mins • 1 pt

「阿國:『你的好位子真讓人羨慕。』小文:『我的職位是肥缺?』阿國:『我是說你 的辦公桌採光好。』」在這段對話中,由於「好位子」的意義可有不同解讀,因此造成 小文的誤解。下列師生對話所出現的誤解,何者也基於上述原因?(110統測)

(A) 學生:「您教的都是沒用的東西。」老師:「我不許你這樣說自己!」

(B) 老師:「盡量早點睡,小心肝!」學生:「我可不是你的心肝寶貝!」

(C) 學生:「颱風直撲東北,風力增強。」老師:「颱風怎麼會吹東北風?」

(D) 老師:「列強想把地瓜分掉。」學生:「地瓜這麼香嗎?列強也來搶?」

Answer explanation

題問:「好位子」為詞義雙關,既可指很好的職缺,也可指很好的座位

(A)「沒用的 東西」為詞義雙關,既可指沒有用的學問,也可戲稱無能的人

(B)屬於斷詞的不同而造成相 異的解讀。老師的意思是「小心/肝」,提醒注意肝的健康,學生則解讀為「小心肝」,指親密 而鍾愛的人

(C)屬於斷句的不同而造成相異的解讀。學生的意思是颱風直接撲向東北部,老 師則解讀為「颱風直撲,東北風力增強」(D)屬於斷詞的不同而造成相異的解讀。老師的意 思是「列強/想把/地/瓜分掉」,學生則解讀為「列強/想把/地瓜/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