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

University

44 Qs

quiz-placeholder

Similar activities

MDP測驗

MDP測驗

University

40 Qs

9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48)

9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48)

University

47 Qs

超級金頭腦

超級金頭腦

University

40 Qs

CLOSE YOUR EYES,PUT FOUR FINGERS OVER 1234 AND PLAY

CLOSE YOUR EYES,PUT FOUR FINGERS OVER 1234 AND PLAY

KG -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40 Qs

NCHU Volunteer Team Gaming

NCHU Volunteer Team Gaming

University

40 Qs

太魯閣族傳統樂器木琴測驗

太魯閣族傳統樂器木琴測驗

4th Grade - University

41 Qs

状元日

状元日

10th Grade - University

45 Qs

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

Assessment

Quiz

Social Studies

University

Hard

Created by

LIA CIN

Used 2+ times

FREE Resource

44 questions

Show all answers

1.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以下何者的課程定義最趨向於「以學生為中心」的發展意義

(A)把課程當作學科

(B)把課程當作計畫

(C)把課程當作目標

(D)把課程當作經驗

2.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李老師在閱讀課程的相關著述後發現:對於課程的定義,學者之間存有不同的看法。你認為李老師應以何種心態去看待?

(A)瞭解並澄清不同的課程定義,對課程設計並無助益

(B)為避免對課程定義混淆不清,最好牢記其中一項定義

(C)各項課程定義所關注的角度不同,各有其功能與限制

(D)呼籲學界對課程定義加以統一,以便政府進行管制

Answer explanation

課程的定義:

課程自從成為專門學識領域以來,學者便不斷提出其自認的定義。大體上可成四大類:科目、經驗、目標、計畫。

  (1)科目與教材:強調各科實質內容與各科的價值與地位,必須注重各科學習領域的結構與研究方法。

  (2)經驗:學生的學習經驗。強調學習環境中的整體人事物的互動關係,注意學習環境的安排,與學生學習的需要。

  (3)目標或成果:重視最終結果的分析,進而判斷教育工作者的績效。以目標指引教學,控制教育績效,亦為能力本位教育的理論依據,目前發展最強勢的模式。

  (4)計畫:重視學習的系統規劃,加強課程工作者的責任,促進學生學習。

    由上可知課程定義具有多種意義,可知各項課程定義所關注的角度各有所不同,各有其功能與限制。

3.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好山國小課程發展委員會的成員們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的會議時,對課程定義與範圍的看法不同而爭論不已。為解決紛爭,最好應採取何種作法?

(A)為避免紛爭,呼籲學界儘速統一課程定義及範圍

(B)課程定義對後續課程發展的影響不大,可以擱置不理

(C)為避免因爭論而延緩課程發展進度,應直接訴諸投票表決

(D)澄清課程定義與範圍,選擇對該次課程發展任務最適合者

Answer explanation

就是需要時間討論才能把有問題或有待改進的課程改進,直接進行投票只是把有可能解決的提議提前斬殺了

最後選出來的結果也未必是最好的

故D為最佳解

4.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隨著時代的變遷,學校的課程產生了許多該教而未教的內容,此種課程稱為:

(A)a非正式課程(informal curriculum)

(B)b顯著課程(explicit curriculum)

(C)c懸缺課程(null curriculum)

(D)d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

Answer explanation

●正式課程(formal curriculum)     係指學校所計畫的學習科目,列於課表上,俗稱正課,如:國文

●非正式課程(informal curriculum)     係指正課以外學校安排的許多學習活動,如:典禮、儀式

※正式課程(formal curriculum)和非正式課程(informal curriculum)合稱為顯著課程(explicit curriculum)

●懸缺課程(null curriculum)  在眾多有待學習的內容中,經過審慎考慮,決定排除的學習內容(缺乏的而又重要的課程),空無課程是和實有課程(包括正式與非正式課程)合為課程探討的整體,空無課程它是指由空缺而未規劃的角度去檢討充實既有課程,可以為既有課程的一部份,也可以與已發展的課程平行設計。

●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 係指正式與非正式課程之外,學生經由學習環境中人事物或組織、過程的接觸所產生的經驗,如:師生互動。

此外,還有聯課活動(co-curriculum),以往稱為課外活動(extra-curriculum),係指正課之外的活動,近來將聯課活動稱為學生活動或團體活動,彰顯學生為中心的概念。

《資料來源:摘自黃光雄(2000)教育概論 p.341-363》 《資料來源:教育電子報21期,國立教育資料館》

5.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下列何者不是潛在課程的特性?

(A)是有意或無意造成的

(B)可能是普遍或系統的學習

(C)較偏重情意方面的學習

(D)與正式課程相較影響力較弱

Answer explanation

三、潛在課程的特徵:

 (一)它是一種動態發展的活動。

潛在課程不是一成不變的,由於教育工作者和學生不斷的反省和批判,使得原本「隱藏」的經驗,可能逐漸成為明顯或正式課程的一部分。更由於社會變遷或新的規則措施一經實施,許多新的經驗亦可能成為「潛在課程」。因此,潛在課程的內涵是不斷改變、更新,它與社會之間不僅構成動態關係,且與正式課程也有相互滲透的現象。

(二)它可能是普遍或系統的學習,也可能屬於個別的或偶發的經驗。

潛在課程由於是隱藏的,因此對學習者的影響程度和內容,實在很難把握,同樣的學習環境對不同人的影響,可能有所不同,所以它可能是個別的或偶發的經驗。不過如果它成為一種普遍的意識型態,那麼可能對所有的人產生共同的影響,如教科書中隱藏著性別、種族

歧視,那麼此影響可能是系統而普遍的。

(三)常是情、意方面的學習。

如果把學習的類別區分為:主學習、副學習和附學習,那麼潛在

課程是屬於附學習,與價值、理想、動機、態度方面有關。

(四)潛在課程比正式課程更有影響力。

大體而言,潛在課程的內容比正式課程更多,而呈現方式也更多元化。正式課程只發生在學校,而它是無時無地不在,正式課程若要發揮功能,有時仍需依靠潛在課程的支持,就像學校文化若要發揮積

極的影響,仍要次級文化的支持一樣。

(五)潛在課程的來源,有時不在學校體制之中。

潛在課程並不限定在學校生活中產生,而是受到廣大社會的影響。如包爾斯金帝士(S.Bowles&H.Gints)之研究指出,潛在課程的本源不在學校,而是在資本主義的經濟體制中,它的來源可能是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脈略中,因此想解決課程問題,只在學校中

找答案是不夠,且不切實際的。

(六)潛在課程的研究,應「質」、「量」並重。

由於課程與價值、態度、動機等有關,因此對學生學習所產生的意義的了解,這比事實的發現更重要。此外對這些經驗學習過程的了解,量化的研究,常有所不逮,因此「質」如田野研究法、俗民誌法的研究,可用來處理潛在課的問題。

(七)潛在課程未有持定題材,其影響有正面也有負面。

潛在課程並未有特定題材,它可以是學術或非學術的,重要或瑣碎的,也可以是有偠值或無價值的。如霍特史耐德(J.C.Holt&B.R.snyder)認為,潛在課程是教師傳導給學生隱含訊息,暗示學生如何以不合法的手段獲得成功,學生學到走後門的社會技巧。其它如學習奉承,勾心鬥角或是「把自己的成功建築在別人的失敗上」這都是負面的影響。

6.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學校教育人員透過環境的安排,使學生經自然有利的氣氛而有積極正向的學習,此 種「境教」屬於下列哪一項課程?

(A)正式課程

(B)活動課程

(C)空白課程

(D)潛在課程

Answer explanation

潛在課程 = 內隱課程 ,就這兩個名詞看起來都是有 "隱含的" "內在的""具影響力的",另外只要題目上有說到:班級風氣、學校風氣、老師的言行舉止影響同學等等的,很明顯看出是藉由內在的事物來影響學生內外在的表現,一律都是潛在(內隱)課程,小心得希望有幫助到大家 :)

7.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學校教育中,有一些被認為是「缺乏的」而又是「重要的」課程稱之為:

(A)正式課程

(B)潛在課程

(C)實有課程

(D)懸缺課程。

Create a free account and access millions of resources

Create resources
Host any resource
Get auto-graded reports
or continue with
Microsoft
Apple
Others
By signing up,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Privacy Policy
Already have a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