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赤壁賦

蘇軾赤壁賦

12th Grade

37 Qs

quiz-placeholder

Similar activities

《論語》釋詞練習

《論語》釋詞練習

9th - 12th Grade

32 Qs

《六國論》複習(更正版)

《六國論》複習(更正版)

11th - 12th Grade

40 Qs

《論仁論孝論君子》複習(遲交)

《論仁論孝論君子》複習(遲交)

10th - 12th Grade

40 Qs

3E桃花源記 溫習

3E桃花源記 溫習

7th Grade - University

33 Qs

G12-C 作品選讀 期中考

G12-C 作品選讀 期中考

12th Grade

32 Qs

我們的饕餮時代_選擇題練習

我們的饕餮時代_選擇題練習

8th Grade - University

42 Qs

中六ZOOM補課練習

中六ZOOM補課練習

10th - 12th Grade

40 Qs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

12th Grade

40 Qs

蘇軾赤壁賦

蘇軾赤壁賦

Assessment

Quiz

World Languages

12th Grade

Hard

Created by

李俐瑩 李俐瑩

Used 2+ times

FREE Resource

37 questions

Show all answers

1.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下列文句「 」內的詞語,運用最適當的是:   

(A)當警方到達竊案現場,只見眼前一片「狼藉」

(B)會議已經進行兩小時,每個人臉上都出現「愀然」倦容

 (C)這場音樂會,最精采的部分莫過於眾人敲擊「匏樽」大鼓,氣勢磅礴

(D)雛鳥待到「羽化」之時,便能展翅飛翔。

2.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有關「賦」的敘述,何者正確:  

(A)介於詩、文間的韻文,源於《詩》,興於兩漢,盛於唐、宋 

 (B)以「賦」名篇,始於屈原〈離騷〉

 (C)漢賦喜堆砌詞語,好用難字,極盡鋪陳排比之能事,卻被後人視為賦體正宗

(D)中唐受到古文運動的影響,有散文化的趨勢,所以唐「賦」又叫「散文賦」。

3.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古代對於時間有一些特殊的說法,下列說法何者有誤:   

(A)一年分為四季,每個季節又分為孟、仲、季

(B)每個月第一天稱為「朔」,月中稱為「望」,最後一天稱為「晦」

(C)一日則以天干記時,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

 (D)「稔」為穀熟,古代大部分地區的稻穀一年一熟,借以代指一年。

4.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下列作家、作品與內容配對,最不適當的是: 

(A)吳敬梓/《儒林外史》/章回體諷刺小說

 (B)范仲淹/〈岳陽樓記〉/亭臺樓閣記 

 (C)歸有光/〈項脊軒志〉/人事雜記

(D)蘇軾/〈赤壁賦〉/宋代的駢賦。

5.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蘇軾不論散文、詩、詞、賦均有極高成就,擅長書法和繪畫,是文學藝術史上的全能通才。在圍棋史上,蘇軾創造了以天元位置對稱下法的「東坡棋」。八百多年後,日本棋院第一位九段「藤澤朋齋」仍是「東坡棋」愛好者,屢屢在大賽中使用,引導話題。元豐年間,蘇軾在黃州嘗試以黃酒作醬汁底料、將豬肉小火慢煨成紅燒肉;製成後豬肉色澤紅潤,醬汁濃稠,風味香醇,讓人垂涎欲滴。此後傳至杭州,成為著名的「東坡肉」,在烹飪界大放異彩。關於蘇軾各種才藝敘述正確的是:  

 (A)書法被戲稱為「石壓蛤蟆」,與黃庭堅、米芾、文徵明並稱宋代四大家

 (B)詩歌想像高妙,意蘊深厚,七言長詩如行雲流水,舒卷自如,與歐陽脩、王安石、黃庭堅並稱北宋四大家

(C)論辨文見解新穎,雄辯滔滔,筆勢縱橫,體現《莊子》、佛學的影響

(D)前人云:「詞曲至東坡,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逸懷浩氣,超乎塵垢之外。」蘇軾詞突破婉約的傳統束縛,開創詞的新境界,開「豪放派」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6.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赤壁賦〉:「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下列文句,與上文所指的英雄人物相同的是:   

 (A)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B)匕首空磨事不成,誤留龍袂待琴聲。斯須卻作秦中鬼,青史徒標烈士名

(C)風流千古〈短歌行〉,慷慨缺壺聲。想釃酒臨江,賦詩鞍馬,詞氣縱橫

(D)爭帝圖王勢已傾,八千兵散楚歌聲。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

7.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甲、〈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乙、〈洗兒〉:「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上為蘇軾的二首詩作,在思想上的共通處是:   

(A)皆有嘲諷的意味

(B)對人生絕望悲憤

(C)體悟人世無常的至理

 (D)期待有朝能光耀門楣。

Create a free account and access millions of resources

Create resources
Host any resource
Get auto-graded reports
or continue with
Microsoft
Apple
Others
By signing up,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Privacy Policy
Already have a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