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一__學習篇

論語一__學習篇

9th - 10th Grade

20 Qs

quiz-placeholder

Similar activities

〈勸學〉第一段_語譯及問答_修訂

〈勸學〉第一段_語譯及問答_修訂

9th - 12th Grade

17 Qs

論語及其作家

論語及其作家

7th - 10th Grade

15 Qs

中一 暑期功課 練習5-8 文言字詞小測

中一 暑期功課 練習5-8 文言字詞小測

9th Grade

16 Qs

《論君子》

《論君子》

10th Grade - University

20 Qs

國L4論語選小測驗

國L4論語選小測驗

7th Grade - University

21 Qs

第七課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題庫評量四P8~P10)

第七課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題庫評量四P8~P10)

7th - 9th Grade

15 Qs

第一次期中考嚇嚇叫

第一次期中考嚇嚇叫

10th - 12th Grade

20 Qs

<勸學><師說>溫習

<勸學><師說>溫習

10th - 12th Grade

24 Qs

論語一__學習篇

論語一__學習篇

Assessment

Quiz

Other

9th - 10th Grade

Hard

Used 10+ times

FREE Resource

20 questions

Show all answers

1.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2 mins • 1 pt

孔子勉人為學當精進不己,不可始勤終懈,以致前功盡棄。下列引文最為符合的是:

予一以貫之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2.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2 mins • 1 pt

Media Image

下列圖示,與孔子哪個概念最接近

恭而無禮則勞

克己復禮為仁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3.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2 mins • 1 pt

在《論語》中,孔子曾提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說明讀《詩經》貴在學以致用,尤其在外交上,《詩經》有其實用價值。下列亦說明同樣道理的是:

溫柔敦厚,《詩》教也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不學《詩》,無以言

4.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2 mins • 1 pt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下列有關本章的說明,正確的是:

本章分三節。第一節「學而時習之」講的是教學的方法

孔子在教學中提倡「實踐」的功夫,能實踐所學,內心自然喜悅

第二節「有朋自遠方來」強調知音難覓,伯樂難期。因此獲得賞識乃一大樂事

第三節「不知而不慍」強調修養的重要,和氣生財

5.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2 mins • 1 pt

孔子因材施教,常依弟子們個性差異,而給予不同的教導。下列敘述,最適合用以提醒學生勇往直前,不要自我設限的是: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6.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2 mins • 1 pt

下列有關孔子教育理論的說明,何者正確

孔子認為「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要求學生先能養家活口,再修身養心

「吾道一以貫之」意指孔子強調為學必須融會貫通

孔子對學生「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表示不論學生求學態度如何,都加以教導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認為學習要能先學後思,知識才能堅固

7.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2 mins • 1 pt

明代呂坤:「學問博識強記易,會通解悟難。」下列文句,意思最接近的是:

予一以貫之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時習之

Create a free account and access millions of resources

Create resources
Host any resource
Get auto-graded reports
or continue with
Microsoft
Apple
Others
By signing up,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Privacy Policy
Already have an account?